骨质增生

   人体的关节是骨与骨的结合部,骨端覆盖着厚实而光滑的软骨,即关节软骨。人的所有组织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退行性变,这在医学上称为"老化",关节软骨在逐渐老化的基础上,加上长期劳累的刺激,逐渐出现变性,弹性减低,关节磨损,承重能力明显下降,有时还会发生脆化甚至破裂,其外围软骨面便代偿性增殖肥厚,日久就形成貌似刺-样的突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骨刺",这种局部的增生对增强骨骼抵抗外力的冲冲击有重要作用, 骨刺是-种正常的生理退化现象,是人体的-种保护性生理反应,每个人都难以避免,区别仅仅是有的人出现得早些,有的出现得较晚些,-般40岁以后,腰椎骨质增生逐渐明显,增生的程度也轻重不一,凡是活动多、负最大的关节都较早地出现骨质增生,腰椎及下脏关节承重大,故往往是骨质增生最多发的部位。

   骨刺--人体的这种保保护性反应,还体现在对外伤的处处置上,当腰椎骨折、急性腰扭伤后,常会生成骨刺,这种性质的骨刺对机体也是有有益的,不少人在腰部急性扭伤后,疼痛难忍,去拍片,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而当半年或一年后腰痛消失了,再去拍片时,却发现长了骨刺、这时骨刺在椎骨之间起着支撑和稳定作用,使关节避免了过度活动,同时,也减少了神经、血管的进一步损伤、还有些腰椎骨折愈合后,或是腰椎化脓性炎症后,椎体增生像"天桥" 一样架接在椎体之间,使椎体更加稳定。由此可见,骨刺属于机体的自卫性反应,就像细菌感染后的机体会发热、白细胞升高-样,我们不能-笔抹煞了骨刺的功绩、但是,长了骨刺,关节疼痛,这总不是好事吧?这种认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把腰腿痛、颈部不适等都归咎于骨刺,这是不公平的,其实骨刺与疼痛不能划等号。骨刺与疼痛的因果关系并不成立,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性。临床研究表明,人的椎体易生骨刺,椎体增生通常以前缘为主,其附近没有引起疼痛的敏感组织,也就是说,椎体前方是--比较安全的地方,骨刺再"长"亦不会使人有疼痛感,因此,骨科医生给病人做椎体手术时,常在椎体前方植上-块骨头亦无大碍。椎体后缘的增生有可能压迫邻近组织,但也不足一定会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因为腰椎椎管较宽,神经根孔较大,有人测量神经根孔比神经根要大3~5倍,骨刺要压迫神经根并不那么容易。腰部骨质增生的程度--般较轻,大多也不会引起腰痛,据统计,20岁以前只有 1%的人腰痛,35-39岁增加至10%,以后每5年增加 l%,到了60~64岁腰痛的发生率是15%,可是到了65岁以后,腰痛的却只有3%。其实,这种年龄腰椎骨质增生更明显了,而腰痛却减少了,说明疼痛并不都是由骨刺引起的。腰椎骨质增生严重就一定有腰痛吗?也不见得。许多运动员腰椎增生明显,不但无腰痛,还能在竞赛场上创造优异成绩,专家认为,这是因为椎体骨质增生恰似长了几个爪,增加了椎体的稳定性,有利于防止椎间盘突出。难道说长了骨刺全是好事,没有任何不良作用?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骨刺也是如此。我们当然也不可忽视

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是腰部及腿部放射性疼痛,但由于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椎管管径、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及个体敏感等不同,临床表现也有一定差异。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些症状,自觉腰部持续性钝痛,平卧位减轻,活动时加剧,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一般情况下可忍受,腰部可适度活动和缓慢行走,严重时影响腰部活动。当咳嗽、打喷嚏、解大便、增加腹压时,可使腰部疼痛加剧。引起腰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突出的髓核冲击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刺激纤维环内的痛觉纤维以及腰背肌痉挛的结果。
  2、下肢放射痛:由于髓核进一步后突后,原来处于紧张状态的纤维环跛裂,环上痛觉纤维张力减低导致腰部疼痛减轻,另一方面髓核突出经过后纵韧带直接压迫神经根故出现下肢放射痛加重。80%患者出现此症,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当行走、站立或咳嗽时也同样加剧放射痛,多数患者卧床休息可减轻,个别患者可因巨大的椎间盘后突压迫整个马尾神经而出现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会阴部及大小部功能障碍下肢麻木、冷感及间歇性跛行。
  3、 麻木感:下肢多与疼痛伴发,少数患者可出现单纯麻木,有少数患者自觉下肢发凉、发冷。主要是因为椎管内的交感受神经受刺激所致,间歇性跛行的产生是由髓核突出后可出现继发性的腰椎管狭窄的病理和生理学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