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分类和分型

  骨髓炎的分类有多种形式,根据其感染途径可分为:①血源性骨髓炎:由身体其他部分的化脓性病灶经血液循坏传播至骨内。②外伤性骨髓炎:由外伤创口感染引起,如开放性骨折继发的骨髓炎。③感染性骨髓炎:由附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而成,如脓性指头炎引起的骨髓炎。
  骨髓炎根据病情发展可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从急性骨髓炎到慢性炎是一个逐渐发展的变化的过程,不能机械地按时间划分。急性炎症消退后,若有死骨、有窦道、有死腔即为慢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包括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亚急性骨髓炎、急性髂骨性骨髓炎和急性脊椎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包括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局限性骨髓炎、硬化性骨髓炎和结核性骨髓炎。
  骨髓炎根据发病部位及病理改变的不同还可分为颅骨化脓性骨髓炎、颌骨化脓性骨髓炎和指(趾)骨化脓性骨髓炎等。全身有两个以上部位发病的称全身我发性骨髓炎。
临床上骨髓炎的分类命名,是根据其发病部位、病程、感染途径、临床表现综合命名的。中医则在骨髓炎分类的基础上辩证分型施治,如急性血源怀骨髓炎非化脓期属余毒湿热型型的,则以解表祛邪、透邪外出为治则。

中医学对骨髓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骨髓炎属于中医学?附骨疽"之范畴,其致病因素,概括起来可分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1) 内因:包括内伤七情和饮食劳伤两个方面。七情过度刺激,可影响内脏的功能,使其发生紊乱,气血瘀带,瘀毒内生,发为"疽变"。此类多以思、忧、郁、怒为常见。五味不节,恣食膏粱厚味及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炎毒内生,灼筋伤骨,发为骨疽。房劳过度,肾精内伤,肾气虚弱,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脉瘀血滞,亦可为患。
  (2) 外因:可分为六淫所伤和外来伤害两个方面。六淫尤以风、寒、湿、火邪致病为多。风、寒、湿皆可化火,炎毒内伤,便可生疽,故《外科心法》?quot;痈疽原是火毒生"之说。凡跌打损伤,金刃创伤,水火烫伤,虫害咬伤皆属外来伤害,也可成疽。
  以上各种因素,常有连带关系。不论内因还是外因都可使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痹阴,伤筋损骨。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灵枢·刺节真邪》说:"……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灵枢·玉版》说:"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脓 "。这些经文,都深刻地揭示了"疽"的发病机制,为我们研究骨髓炎的病因病机奠定了理论基础。一般来说,骨髓炎的病理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寒湿邪:由于体虚之人,卫营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客于经脉之中,阻于筋骨之间,阴血凝滞,营卫失调,筋骨失养而致骨髓炎;或是邪气入内,郁而化热,热毒内盛,腐肉成脓,脓毒内攻,伤及筋骨而致病。此类多属现代医学中所论述的血源性骨髓炎。
  (2) 热毒余邪:由于机体虚弱易患疮、疡、疖肿,经久不愈,或是治疗不彻底,余毒未清,热毒内陷,客于筋骨,经脉被阻,营卫失调,气血不和,继发为骨髓炎。车现代医学所论述的感染性骨髓炎相似。
  (3) 跌打损伤:跌打、金刃、水火烫伤均可伤及筋骨,使经敌国瘀阻,又感受毒邪,瘀血久而化热,热毒相搏,伤于筋骨,则可导致骨髓炎的发生。此类多属现代医学所论述的外伤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疾患者的特点

(1)临床诊断已明确,因反复的医院的基本治疗,对医院的基本治疗模式已清楚,所以患者疑问多,心理负担重.
(2)临床症状典型,病程长,因长期慢性消耗,全身营养欠佳.
(3)大部分病人已经有程度不同的患部功能障碍甚至已致残.
(4)患部的骨与软组织破坏重,组织修复能力差.
(5)不少患者因患部反复手术,使局部解剖关系发生了改变或破坏.
(6)病人可有程度不同的药源性肝损坏,尤以结核性骨髓炎为重.
(7)经济负担重,其来源更加困难.
(8)由于对医疗信心的不足、病痛的折磨、经济的压力,不少患者精神处于崩溃边缘.
(9)小儿与老年人合并症、并发症多,病症重,病情波动大.
(10)中年人对本病的耐受性强,与医务人员合作性不佳.
(11)全身及病患部免疫机能低下.
(12)偏食、厌食、胃纳差,甚至拒食.
  以上这些不利于治疗的特点必须高度注意和警惕,更需要我们医务人员尽快认真地掌握它,以便审慎地做好心理治疗、饮食治疗及拟订一个非常周全的药物治疗计划.

骨髓炎的三种主要感染途径

  骨髓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有以下三种:
  (1) 血源性感染:发病前大都有一个未曾正确处理的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疔痈、扁桃体炎等。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被带到骨组织而发生骨髓炎,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在临床上,由血源性感染途径而发生的骨髓炎称为血源性骨髓炎。据我们治疗中观察,这种类型的骨髓炎约占51%。
  (2) 创伤性感染:如刀伤、弹伤、开放性骨折或闭合性骨折,或关节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等情况,病原菌直接由伤口侵入骨组织,引起骨髓炎。临床上称为创伤性骨髓炎,约占33.3%。

  (3) 蔓延发生感染:即直接由邻近的化脓病灶蔓延到骨组织而引起骨髓炎,如指(趾)端感染引起的指(趾)骨髓炎。临床上称为感染性骨髓炎,约占15%。 上述三种感染途径,以血源性骨髓炎发病率为最高,且多见于小儿。其发病部位,多在长管骨,尤其是下肢骨,如胫骨上端、股骨下端。其发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胫骨、股骨、肱骨、桡骨、髂骨、脊椎骨等。

  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又称附骨疽,是整个骨组织的慢性疾病,绝大多数是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而形成的,少数为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所致。其病理特点是感染的骨组织增生、硬化、坏死,死腔、包壳、窦道、脓肿并存,反复化脓,缠绵难愈。从急性骨髓炎发展到慢性骨髓炎,在病理上是一个连续过程,即由显著的骨破坏渐进至以修复增生为主的慢性期。